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立足湖南,服务全国,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文本解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教育教学能力好,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佳,能够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基础教育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秉持正确的教育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2. 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理解语文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
3. 能够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能够熟练驾驭课堂教学,可上示范课,具有较强的教学评价能力;
4. 重视德育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有机结合语文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积极参与组织学生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5. 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追踪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有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深入的反思能力,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
6. 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善于发挥教研共同体的作用,能够共同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合作进行课题研究。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通用标准 |
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要求的内涵 |
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要求指标点 |
1.师德规范 |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
1.1信念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2依法执教:了解教育法规,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遵纪守法;理解立德树人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将其贯彻到教师职业生涯中。 |
||
1.3 师德高尚:理解“四有好老师”的内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
||
2.教育情怀 |
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从教意愿和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2.1热爱教育:认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拥有终身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信念;愿意细心、耐心地投入教学及班级管理。 |
2.2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以良好的身心素养、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担当起引领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创新实践的责任。 |
||
3.学科素养 |
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了解所语文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融合、综合学习的能力。 |
3.1知识扎实: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知识;理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方法。 |
3.2技能熟练:熟练掌握阅读、写作、书法、普通话、演讲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技能。 |
||
3.3学科综合:具有初步整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内部知识和历史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能够通过文学创作、国学传承、教育教学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
||
3.4学习科学: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尝试将其应用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学习过程。 |
||
4.教学能力 |
能够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付诸实践;具有较好的教学评价能力,具有准确分析语言、解读文本的文学鉴赏能力;初步具备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 |
4.1设计能力:具有较强分析语言、解读文本的能力,能够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文本特征,分析学情,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利用教学资源独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
4.2实施能力:能够营造学习环境和氛围,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较好地实施教学,能够较好地控制教学过程,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比较熟练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 |
||
4.3评价能力:能够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选用较为恰当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进行评价。 |
||
4.4教研能力:能够针对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实证化的行动研究,初步具备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能力。 |
||
5.班级指导 |
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够结合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熟悉班级集体管理的策略与技能;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运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人文素养,组织与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
5.1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够结合语文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
5.2组织能力:在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
||
5.3班级体验:在教育实习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中,能够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特点和中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有效的体验。 |
||
6.综合育人 |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的教育规律,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语文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结合语文学科特色,参与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
6.1拥有综合育人理念:理解语文教学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系,树立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拥有综合育人理念。 |
6.2掌握综合育人方法: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中国文学文化经典的民族精神与艺术特质,增强文化自信;能够借助文学文化艺术作品独特的情感全面育人。 |
||
6.3具有综合育人能力: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目标渗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善于用优秀文学作品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能够开发语文实践课程,在综合性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中综合育人。 |
||
7.学会反思 |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与时俱进,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评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语文教育教学问题。 |
7.1具有发展意识:了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发展阶段与路径方法,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
7.2具有发展能力:关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学习和专业培训,能够制定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获得职业发展。 |
||
7.3具有反思体验:初步掌握反思笔记、课堂观察、叙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反思方法和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自我诊断,自行改进,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
||
8.沟通合作 |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语文教育教学和教研中表现出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团队协作学习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师生、家长及社区进行有效沟通。 |
8.1具备团队协作技能: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语文教育教学和教研中表现出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团队协作学习知识与技能,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 |
8.2具有人际沟通技能: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校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有效沟通,具有相关经历体验。 |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培养目标6 |
|
践行师德 |
1.师德规范 |
H |
|
|
|
|
|
2.教育情怀 |
H |
|
|
|
|
|
|
学会教学 |
3.学科素养 |
|
H |
H |
|
|
|
4.教学能力 |
|
H |
H |
|
M |
M |
|
学会育人 |
5.班级指导 |
|
|
|
H |
|
|
6.综合育人 |
|
|
|
H |
|
|
|
学会发展 |
7.学会反思 |
|
|
M |
|
H |
M |
8.沟通合作 |
|
|
|
M |
|
H |
备注:根据毕业要求对各项培养目标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该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贡献度的大小。
四、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普通话、书法(三字)、军事理论与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
七、学制、学分与学位
1. 学 制:四年
2. 总学分:158学分
3. 学 位:文学学士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 程 类 型 |
学分数 |
学分总数 |
百分比(%)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程 |
33 |
41 |
25.9 |
选修课程 |
8 |
|||
学科专业课程 |
必修课程 |
61 |
85 |
53.8 |
选修课程 |
24 |
|||
教师教育课程 |
必修课程 |
24 |
32 |
20.3 |
选修课程 |
8 |
|||
合 计 |
158 |
158 |
100 |
备注:学校“教师教育课程”必修课程中,有“三字一话”(1学分),因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开设有“普通话”(1学分)、“书法(三字)”(3学分),所以,不再重复开设“三字一话”。
九、教学进程计划表
十、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达到的能力)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名称
指标分解点 |
毕 业 要 求 |
|||||||||||||||||||||||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信念坚定 |
1.2依法执教 |
1.3师德高尚 |
2.1热爱教育 |
2.2关爱学生 |
3.1知识扎实 |
3.2技能熟练 |
3.3学科综合 |
3.4学习科学 |
4.1设计能力 |
4.2实施能力 |
4.3评价能力 |
4.4教研能力 |
5.1德育工作 |
5.2组织能力 |
5.3班级体验 |
6.1拥有综合育人理念 |
6.2掌握综合育人方法 |
6.3具有综合育人能力 |
7.1具有发展意识 |
7.2具有发展能力 |
7.3具有反思体验 |
8.1具有团队协作技能 |
8.2具有人际沟通技能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H |
H |
|
H |
|
|
|
|
|
|
|
|
M |
|
|
M |
M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
|
H |
|
|
|
|
|
|
|
|
|
|
|
|
M |
M |
|
M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
|
H |
|
|
|
|
|
|
|
|
|
|
|
|
M |
|
M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
|
H |
|
|
|
|
|
|
|
|
|
|
|
|
M |
|
|
|
|
|
M |
|
大学英语 |
|
|
|
|
|
|
|
H |
H |
|
|
|
M |
|
|
|
|
|
M |
|
|
|
|
M |
大学计算机应用 |
|
|
|
|
|
|
M |
|
|
|
H |
|
H |
|
|
|
|
|
|
|
|
|
M |
M |
大学体育 |
|
|
|
|
|
|
|
|
|
|
|
|
|
|
M |
M |
H |
H |
|
|
|
|
|
|
健康教育 |
|
|
|
|
|
|
|
|
|
|
|
|
|
H |
|
|
M |
M |
M |
|
|
|
|
M |
形势与政策 |
|
|
H |
|
H |
|
|
|
|
|
|
|
|
|
|
|
M |
M |
|
|
|
|
|
|
文学概论 |
|
|
|
|
|
H |
|
H |
|
|
|
|
|
|
|
|
|
|
|
|
|
M |
|
|
文学写作 |
|
|
|
|
|
H |
H |
|
|
M |
|
|
|
|
|
|
|
|
|
|
|
|
|
|
实用写作 |
|
|
|
|
|
M |
H |
|
|
M |
|
|
|
|
|
|
|
|
|
|
|
|
|
|
语言学概论 |
|
|
|
|
|
H |
|
M |
|
|
|
|
|
|
|
|
|
|
|
|
|
H |
|
|
古代汉语 |
|
|
|
|
|
H |
|
|
|
H |
|
|
|
|
|
|
|
M |
|
|
|
|
|
|
现代汉语 |
|
|
|
|
|
H |
|
|
|
H |
|
|
|
|
|
|
|
M |
|
|
|
|
|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
|
|
|
|
|
H |
|
M |
|
H |
|
|
|
|
|
|
|
H |
|
|
|
|
|
|
唐宋文学 |
|
|
|
|
|
H |
|
M |
|
H |
|
|
|
|
|
|
|
H |
|
|
|
|
|
|
元明清文学 |
|
|
|
|
|
H |
|
M |
|
H |
|
|
|
|
|
|
|
H |
|
|
|
|
|
|
中国现代文学 |
|
|
|
|
|
H |
|
|
|
|
|
|
|
|
|
|
|
M |
|
|
|
H |
|
|
中国当代文学 |
|
|
|
|
|
H |
|
|
|
H |
|
|
|
|
|
|
|
M |
|
|
|
|
|
|
外国文学 |
|
|
|
|
|
H |
|
|
|
M |
|
|
|
|
|
|
H |
|
|
|
|
|
|
|
普通话 |
|
|
|
|
|
|
H |
|
|
|
M |
|
|
|
|
|
|
|
|
|
|
|
|
M |
学校教育学 |
|
|
|
M |
|
|
|
|
H |
|
H |
H |
H |
M |
M |
|
H |
H |
|
|
|
|
|
|
心理学 |
|
|
|
|
|
|
|
|
H |
|
M |
M |
|
M |
M |
|
|
H |
H |
|
|
|
|
M |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
|
|
|
|
|
|
|
|
|
H |
H |
|
|
|
|
|
|
M |
M |
|
|
|
M |
M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M |
M |
|
|
|
|
|
|
|
|
|
|
|
H |
H |
|
|
M |
M |
|
|
|
M |
M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
|
H |
H |
M |
M |
|
|
|
|
|
|
|
|
|
|
|
M |
M |
|
H |
H |
|
|
|
书法 |
|
|
|
|
|
|
H |
|
|
|
M |
|
|
|
|
|
|
|
|
|
|
|
|
|
教师语言与演讲 |
|
|
|
|
|
|
|
|
|
|
H |
M |
|
|
|
|
|
|
|
|
|
|
M |
M |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
|
|
|
|
|
|
M |
|
H |
H |
|
|
|
|
|
M |
|
|
|
|
|
|
|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
|
|
M |
|
|
|
H |
|
H |
H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 |
|
|
|
H |
|
|
|
|
|
|
|
|
|
|
|
|
|
|
|
H |
H |
H |
M |
M |
教育见习 |
M |
|
|
H |
|
|
|
|
|
|
M |
|
|
M |
|
|
M |
|
|
|
|
|
M |
|
教育实习 |
|
|
H |
H |
M |
|
|
M |
|
H |
H |
M |
|
H |
M |
H |
|
M |
H |
|
|
M |
M |
H |
教育研习 |
|
|
M |
M |
M |
|
|
|
|
|
|
|
H |
|
M |
|
|
M |
|
|
H |
H |
|
|
毕业论文 |
|
|
|
|
|
|
|
H |
|
|
|
|
H |
|
|
|
|
|
H |
|
H |
|
|
|
备注:表中教学环节: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度的大小,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