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应巧稚)2024年4月14日上午,太阳集团tcy8722欢迎莅临基博读书会开展了主题为“从思想史到学术史——八十年代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的青年论坛。本次论坛邀请的嘉宾为同济大学的陈昶教授、中南大学的易彬教授、吴宝林教授以及本校的张弛、王健与许永宁等老师。太阳集团tcy8722欢迎莅临、外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哲学系等众多研究生也参与其中。
论坛伊始,陈昶老师探讨了文学创作和版本修改的问题,以北岛诗歌《回答》的版本修改、小说《九级浪》的创作和传抄过程,以及张扬的《第二次握手》的手稿传播为例,通过版本的流变与文本的分析,凸显时代背景下的诗与思。吴宝林老师对诗歌手稿的话题进行拓展与延伸,强调了诗歌手稿研究的艰巨性与重要性,并且以根子的诗歌《三月与末日》为例,他指出作为研究者,不能用单一的理论去分析阐释诗歌的意义,而是要把作品放在整个时代背景下观照,去唤醒诗歌尚在沉睡的“结构”。随后,易彬老师提到做诗歌研究,要把它放到一个复杂与多元的语境中展开对话关系,才能对诗歌史与个体写作有更深刻的认识。从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反思到结构历史感的发现,从主流学术思想的阐发到“执拗的低音”的关注,都为新诗研究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可能。
与谈环节,王健老师对论坛的内容进行了升华,他认为研究版本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在研究作者在具体社会中的发生的变化,研究者要将研究对象恢复成具体的人,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行逆转恢复,版本研究便是其中一种途径。随后,许永宁老师指出,文学是人学,人们能透过文本更好地认识人本身,并且阅读并不是单向度的行径,在介入文本中,既是理解自身的过程,也是可能产生出属于自己独特思想结果。最后,张弛老师对于历史感与文学时间的问题作出回应,指出特定的时代会被诗化与理想化,文学史叙述会出现历史错位的问题。通过现身说法来提醒研究者身处其中对于现场感的把握来弥合历史的缝隙与接续时间的链条。
提问与交流环节,同学们就自身的阅读经验与人生体悟积极提问,各位老师也是一一解答,妙语连珠。至此,基博读书会青年论坛圆满结束。